維生素B17是抗癌神藥? 

   專家:恐產生氰化物毒死人

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2012年10月4日 21:37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近期,一則「癌症早已攻克,只需服用大量維生素B17」的驚人消息在網路上廣為流傳。B17是哪門子維生素?主流醫學界研究了幾十年都沒有攻克的惡性腫瘤竟然被此『神藥』輕鬆搞定?原來,這是一種苦杏仁甘的類似物,其防治癌症的作用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一些患者服後反而因為其產生的劇毒氰化物而死亡。         



       根據廣州日報報導,『醫生如果得了癌症,他們不會做化療:維他命B17抗癌。請大量傳出去!癌症在幾十年前早就有解了,只是真相一直被隱瞞……』維他命即維生素,這個傳聞連同詳細帖子鼓吹大量吃『維生素B17』的防癌、抗癌作用,建議人們吃『帶點苦味』的杏仁,例如中藥北杏,因為裡面含有維生素B17。



      『維生素B17』的化學名稱是『L-扁桃-β-葡萄糖醛酸』,據說是在上世紀由美國的小恩斯特·克雷布斯合成的苦杏仁甘類似物,而這類物質天然存在于堅果、水果的籽中,例如杏仁核、蘋果籽。克雷布斯曾就讀於美國哈尼曼醫學院,但因學習跟不上而退學,轉而在一些資質很差的大學甚至是『野雞大學』混得學位。克雷布斯為他的『發現』注冊了商品名『Laetrile』,稱其功能調節腸胃功能,但後來他四處宣傳其能預防和治愈癌症。



       不久,這種物質就被冠上了『維生素B17』的名稱,得到眾多粉絲追捧,認為是對抗癌症的『自然療法』。他們認為癌症是缺乏維生素的結果,稱維生素B17可有選擇性地殺死腫瘤細胞而不傷害正常細胞;後來不敢說治愈了,改說能『控制』癌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最近又說維生素B17要結合一套『代謝療法』才有效。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腫瘤科主任易基群博士指出,這並非真正的B族維生素,科學研究表明,維生素B17在人體內被分解之後會產生有毒的氫氰酸,令一些患者服後出現惡心嘔吐、頭暈目眩的症狀,也有大量進食此類食物氰化物中毒的報道。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調查了大量聲稱服用維生素B17獲得療效的患者,結論是『沒有確切結論支援其有抗癌活性』。



       全美反衛生欺詐委員會副會長、醫學博士史蒂芬·巴雷特介紹,科學家在癌症患者和20多種動物身上進行維生素B17實驗,未發現它有任何療效。



       美國梅奧診所等權威醫療機構組織了178名患者進行臨床試驗,發現維生素B17及代謝療法沒治愈或緩解一例,反而有很多人治了幾個月後死亡。易基群提醒,目前未有維生素B17能防癌、抗癌的足夠依據,進食大量含苦杏仁甘類的食物(如北杏)既不安全,也不能起到抗癌作用。



       在癌症治療領域出盡洋相之後,『維生素B17』的粉絲們轉而聲稱它能治療愛滋病、關節炎、心血管病等。美國外科醫生本傑明·威爾遜博士稱,只要存在致殘、致命的疾病,總有人在科學的療法之外提供『替代』的療法,也總會有大量絕望的患者願意購買。



       巴雷特介紹,各種不靠譜的癌症治療方法常常宣傳很多患者接受治療後『有效』,卻沒有說有多少人治療後無效。所謂『治愈』的案例無非是這幾種情況:要麼患者得的不是癌症,要麼癌症根本沒有治好,要麼癌症被正規的療法治好了,卻歸功於同時進行的『療法』。



       有些不靠譜的偽科學療法常常宣稱,醫院、藥廠、政府機構等為了自身利益而反對他們,壓制治愈癌症的『新發現』,例如『維生素B17』的粉絲認為對這種藥的反對是邪惡的陰謀,『癌症在幾十年前早就有解了,只是真相一直被隱瞞』就是典型的論調。巴雷特稱這屬於陰謀論,很多癌症患者在接受正規治療無效的情況下感到絕望就特別容易相信。








dingom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證實癌細胞凋萎後可復活!!!


 


                     

dingom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Solweed褐藻醣膠


揭開“日本第一長壽縣“━ 沖繩,長壽的秘密


沖繩是“日本第一長壽縣”,而且也是全日

 本癌症死亡率最低的縣市。最主要的理由莫過 

 於,沖繩獨特的飲食生活。昆布、海蘊、裙帶

 菜孢子葉(形成於裙帶菜根部附近的皺摺狀片)

 等“海藻類”,就是沖繩料理的主角。昆布雖

 屬北海道等北海產物,但卻經常出現於沖繩縣

 人的餐桌上。


 


    從江戶時代中期開始,便將昆部出口到清

  朝(當今的中國),因為沖繩是轉運站的關係,

  而成為沖繩常見的食物。相較於本州地方將昆

  布做成醬汁的作法,反倒是沖繩人都直接食用

  它,因此可以完全攝取到昆布中所含的豐富營

  養素。

  

    全日本昆布消費量第一名的沖繩,其實海蘊

 的消費量也是其他縣市的10倍。聽到海蘊時,

 腦海中總會先浮現出下酒菜,不過沖繩人還將

 它拿來煮味增湯與雜燴粥。


 

  相信每個人都曾聽說“海藻有益身體”。海

 藻所含營養素類有維生素類、錪、鈣、錳、鐵

 、鋅、鉀等各種礦物質。由於海藻是吸收溶解

 於海水中的豐富礦物質後所孕育而成,因此也

 附含礦物質。甚至也可以說是,直接濃縮了海

 洋營養成分。


 

  海藻可依據褐藻類、紅藻類、綠藻類、藍藻

 類與色素組成進行分類。褐藻類則有昆布、裙

 帶菜、洋栖菜、海蘊;紅藻類則有石花菜、紫 

 菜;綠藻有綠紫菜、海萵苣;藍藻類則有巨大

 鞘絲藻(Lynbya majusula)、膠須藻科

 (Rivulariaceae)等。


 

  植物是由光合作用下進行成長,但棲息於海

   中的海藻也會進行光合作用。其特徵在於,附

   著於岩在光源充足的地方孕育;就連透過微光

 進行光合作用的紅藻類,生長於深海;褐藻大

 多棲息於中間層。


 

  現代人的飲食生活偏食,而導致維生素與礦

 物質不足,進而引發各種疾病。由於可透過昆

 布或海蘊等海藻類,補充維生素或礦物質不足

 ,因此成為海藻有益身體的證據。


 

  但光靠這一點,還無法解開沖繩長壽的秘密

  。此時,解開秘密的關鍵就在於“海藻褐藻

   醣膠”


關鍵在於海藻的滑溜成分


昆布、海蘊、裙帶菜孢子葉的共同特徵就是

  ,具有黏滑、滑溜成份,“褐藻醣(fucoidan)

  就是這種黏滑成分之一。這是以“硫酸岩藻

  醣(fucose)”的單醣類為主要構成成份的多醣

  類,這種褐藻醣膠與其他多醣類具有極大的

  不同,而且富含“硫酸基”。


  那麼,褐藻醣膠對於海藻具有哪些效用呢?


   褐藻醣膠是由海藻葉中的黏膜管所分泌而成

 ,當海藻葉或莖因潮流或沙而受傷時,就會發揮

  防止細菌入侵的防禦作用。退潮時,海藻暴露

  於大氣下就會乾枯,此時的褐藻醣膠則發揮防止

  乾燥的作用。在所有海藻中,褐藻醣膠含量最多

  的就是“海蘊”。

 

   海蘊是附著於其他藻類(灌木馬尾

   藻 (sargassumfulvellum)等褐藻類)後所孕育

   而成,因此也稱為“附藻”。屬於長松科海藻

 ,棲息於日本東北地方起到沖繩諸島的日本海、

   太平洋岸的靜灣內。


     伊豆海蘊和沖繩海蘊這2種雖可食用,但其

   中以沖繩人最愛的沖繩海蘊的營養價值最高、口

 感佳,因此現在幾乎都是採用沖繩海蘊。


     但是沖繩海蘊這個名稱,並不是說只有在沖

 繩才可取得這種海蘊,而是指生長於八重山、

 宮古、沖繩、菴美等溫暖海洋的海蘊種類。目

 前則同於紫菜一樣,具有發達的養殖技術,雖

 然也有養殖的沖繩海蘊,不過絕大部分都是在

 沖繩進行養殖。


褐藻醣膠的攝取標準為何?


根據琉球大學研究,沖繩海蘊的褐藻醣膠化

 學組成中含有67.2%全醣、13.5%烏龍酸、

   23.0% 灰質、11.9%硫酸、3.2%水份。構成

   醣的絕大部分為L-硫酸岩藻醣,此外還有D-木

   醣、烏龍酸。因結合許多負電荷的硫酸基,因此

   具有其他食物纖維中所沒有的卓越功能性。


 

     沖繩海蘊的特徵在於,容易萃取出褐藻醣膠

 。假使從昆布中精製褐藻醣膠後,再混入黏滑

 成份之一的炔羧酸等,如此一來在精製上就需

 花費時間及繁複作業。再者,相較於昆布,沖

 繩海蘊中的褐藻醣膠含量為5~8倍,因此沖繩海

 蘊最適合用來有效率、且有效果精製褐藻醣膠,

 故可穩定供應褐藻醣膠。


   以一公斤生沖繩海蘊來說,只能從中萃取

 出1公克的純褐藻醣膠。如果要維護健康、預防

 疾病或治療,而充分攝取褐藻醣膠時,就必須

 在超市買20盒份(=1盒為90公克)的量。實際

   上, 沒有人可以每天持續吃上20盒海蘊,不僅

   會吃膩,也有可能造成營養失衡、過量攝取鹽

   分。


     含於天然沖繩海蘊的褐藻醣膠,具有成份不

 一的缺點。因此要確實攝取天然食材,最理想

 的方法就是攝取,以科學方法萃取的高濃度產

 品。


    “海藻褐藻醣膠”並不是由有效的化學成份

 所做成,而是以天然素材為原料,即使大量攝

 取也不必擔心傷身。

 





dingom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 何 早 期 發 現


11 種 致 癌 機 先


 


癌症跟所有常見的


慢性疾病一樣,越早發現


治癒的機率越高


 


想要在早期偵測出癌症


有賴自己對癌症的基本認識


留心身體的細微變化


 


 


  跟所有常見的慢性疾病一樣,愈早發現癌


  症,治癒的機率就越高。以台灣民眾常見


   的鼻咽癌、乳癌、喉癌及子宮頸癌為例,


  只要在初期發現,大都有90%的五年存活


  率。但是,要在早期偵測出癌症,就必須


  仰賴自己對癌症的基本認識。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有鐵打的身體,就疏於留


  心發生在身體的細微變化。


 

   

  根據美國癌症學會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及其他癌症防治團體的建議,下列十大癌症


  前兆,值得所有自以為身體還不錯的人注意


 


  1. 大小便習慣改變


  2. 皮膚表皮傷口或胃部潰瘍遲遲不癒合


  3. 身體特定部位之疼痛,久未改善


  4. 不正常的出血或有分泌物流出


  5. 身體一些外顯組織器官的腫脹、增厚或實質


   硬塊的出現


  6. 吞嚥困難或腸胃消化異常


  7. 身上表皮各種痣或疣的異常變化


  8. 不停歇的長久咳嗽或聲音沙啞


  9. 不明原因體重減輕,久未改善


  10. 不明原因的長期發燒或全身倦怠


 


 


11種常見癌症的自我檢查法


dingom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olweed 褐藻醣膠的原料-1

~ 裙帶菜 (Undariapinnatifida)~


 裙帶菜,褐藻門,褐子綱、海帶目、翅藻科、裙帶菜屬。裙帶菜在中國宋代的《本草》上稱莙薘菜,音變成裙帶菜。另外,這種海藻的葉片作羽狀裂,也很象裙帶,裙帶菜裙帶菜簡介故名。裙帶菜爲溫帶性海藻,它能忍受較高的水溫,中國自然生長的裙帶菜主要分布在浙江省的舟山群島及嵊泗島


概述


  裙帶菜、海帶、紫菜是人們食用的三大海藻,其中裙帶菜由於含有的營養物質最多可以預防治療多種疾病,且屬無公害綠色食品,所以被稱爲“海藻之王”。裙帶菜在中國宋代的《本草》上稱莙薘菜,音變成裙帶菜。另外,這種海藻的葉片作羽狀裂,也很象裙帶,故名。裙帶菜屬海藻類的植物,一年生,色黄褐,高1—2m,寬50—100cm,葉綠呈羽狀裂片,葉片較海帶薄,外形像大破葵扇,也像裙帶,故取其名。分淡幹、鹹幹兩種。裙帶菜是褐藻植物海帶科的海草,譽爲海中蔬菜。中國遼寧的呂達、金縣,山東青島、煙台、威海等地爲主要產區,浙江舟山群島亦產。除自然繁殖,已開始人工養殖。 



  日本裙帶菜栽培的歷史悠久,日本人從公元前就開始食用海藻,這從出土的貝塚遺蹟的發掘中得到充分的證實。裙帶菜在古代日本不單單作爲供品在神前供奉,也是當時獻給大和朝廷的供品之一。因此,對於日本人民自古代以來作爲重要水產品的裙帶菜。
裙帶菜是中國重要的出口水產品之一


形態特徵


  裙帶菜的孢子體黄褐色,外形很象破的芭蕉葉扇,高1—2m,寬50—100mm,明顯地分化爲固着器、柄及葉片三部分。固着器爲叉狀分枝的假根組成,假根的末端略粗大,以固着在岩礁上,柄稍長,扁圓形,中間略隆起,葉片的中部有柄部伸長而來的中肋,兩側形成羽狀裂片。葉面上有許多黑色小斑點,爲粘液腺細胞向表層處的開口。内部構造與海帶很相似,在成長的孢子體柄部兩側,形成木耳狀重叠褶皺的孢子葉,成熟時,在孢子葉上形成孢子囊。裙帶菜的生活史與海帶很相似,也是世代交替的,但孢子體生長的時間較海帶短,接近一年(海帶生長接近二年),而配子體的生長時間較海帶爲長,約1個月(海帶配子體生長一般隻有兩個星期)。


歷史


 


  裙帶菜在歐美一些國家經常被稱爲“海中的蔬菜”。的確如此,在大海中隨波漂動的海藻確實能使人聯想起陸地上的蔬菜。與陸地植物一樣,裙帶菜通過光合作用形成了構成自身骨胳的碳水化合物(陸上植物是纖維素,裙帶菜是褐藻酸、藻聚糖等多糖類),通過氮的同化作用直接產生蛋白質,這一點與蔬菜完全相同。但是,如果對它一生的生活史加以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裙帶菜其實與陸地植物存在很大差異。

  首先,觀察一下裙帶菜的形態。如封面所描繪的那樣,與陸地植物葉片相似的是裙帶菜的裂葉和貫穿於裂葉中央的中肋(莖)這兩部分。裂葉又叫做葉片,位於中肋的兩側是我們通常食用的主要部分;中肋又叫裙帶菜梗,位於葉片中間起着葉片的支撑作用,也被用來食用。再往下就是裙帶菜葉片的生長點所在處的生長帶,位於相當於陸地植物莖部的下方,在裙帶菜的繁殖季節將會產生裙帶菜的生殖器官——袍子葉(俗稱“耳朵”),而位於最下端的是根部(假根)。如果僅從外形上來看,我們大概會認爲與陸地植物沒什麼大的區别,但事實上最大的差異在於它們的功能。陸地植物的根部的主要功能是在支撑固定自身的同時,還可以從土壤中吸收養分,而裙帶菜根部的主要功能是附着在岩石等物體上面,僅起着藻體的固着作用。那麼營養元素從哪里來吸收呢?主要是靠葉片部分,也就是裂葉部分來完成。裙帶菜主要是依靠葉片從海水中吸收氮、鈣和磷酸鹽等生長所必需的營養元素,然後在體内進行合成和利用轉化。另外,在光合作用合成的纖維素類型方面,與陸上植物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等有所不同,裙帶菜光合作用合成的主要產物是褐藻酸和藻聚糖等多糖類,這些多糖類在降低膽固醇、降低血壓及預防成人病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療效。

  裙帶萊另一個主要特征是它的生殖方式與陸地植物完全不同。比如說,陸地高等植物體上是開花後通過雌雄花蕊的互相授粉來產生後代。但是裙帶菜不能開花,而是依靠游孢子來繁衍後代。


營養成分


 


  裙帶菜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據初步分析每百克幹品中含粗蛋白11.6g,精脂肪0.32g,糖類37.81g,灰分18.93g,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粗蛋白質含量高於海帶,其味道也超過海帶。裙帶菜不僅是一種食用的經濟褐藻,而且可作綜合利用提取褐藻酸的原料

  同時被稱爲聰明菜、美容菜、健康菜、綠色海參的裙帶菜,是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天然寶庫,含有十幾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鈣、碘、鋅、硒、葉酸和維生素A、B、C等礦物質。裙帶菜含鈣量是“補鈣之王”牛奶的10倍,含鋅量是“補鋅能手”牛肉的3倍。500克裙帶菜含鐵量等於21斤菠菜,含維生素C量等於1.5斤胡蘿蔔,含蛋白質量等於1.5個海參。其含碘量也比海帶多,加上富含氨基酸、粗纖維等微量元素,對兒童的骨骼、智力發展極為有益。裙帶菜還具有營養高、熱量低的特點,
容易達到減肥、清理腸道、保護皮膚、延緩衰老的功效,是許多女性喜愛的菜餚。日本是世界公認的長壽國,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裙帶菜每天必上餐桌。裙帶菜目前已成爲日本、韓國兒童和學生營養配餐的必備菜餚


  日本裙帶菜栽培的歷史悠久,也是一個消費大國,在裙帶菜的營養和與人類健康的關係研究方面居於世界領先水平。

  西澤一俊先生是日本著名的藻類生物化學專家,多年來一直從事海藻的營養、藥理及與人類健康關係的研究,他的著作《海藻之王——裙帶菜》一書通過大量的調查結果和實驗數據,闡述了裙帶菜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
特别在預防和治療高血壓、成人疾病等方面的特殊功效做了科學的論述,並列出了科學的裙帶菜食用方法,是一本集裙帶菜基本知識、營養價值、藥效及其機理介紹爲一體的好書。

  日本人從公元前就開始食用海藻,這從出土的貝塚遺蹟的發掘中得到充分的證實。另外,位於日本北九州市的裙帶菜神社和北九州市對岸下關市的住吉神社現在仍然保留着在每年春節那天清晨,神社的主持步入海中擧行裙帶菜收穫的儀式,並將收割的裙帶菜在神前供奉後宣布裙帶菜收穫季節開始的傳統。

  裙帶菜在古代日本不單單作爲供品在神前供奉,也是當時獻給大和朝廷的供品之一。因此,對於日本人民自古代以來作爲重要水產品的裙帶菜。裙帶菜是中國重要的出口水產品之一。


食療作用


 


  1、裙帶菜的黏液中含有的褐藻酸和岩藻固醇,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有利於體内多餘的鈉離子排出,防止腦血栓發生,改善和強化血管,防止動脈硬化及降低高血壓等方面的作用。在做裙帶菜料理時需要注意的是,裙帶菜黏液中的成分具有溶解於水的性質,在洗滌時如果不注意的話,這些成分將會流失。因此,在洗滌時如果是鹽漬裙帶菜和灰幹裙帶菜的話需要輕輕地洗掉鹽分和雜物即可;如果是幹燥裙帶菜的話,則最好是連浸泡過的水也一起使用,但如果需要調味要注意鹽的使用量。

  2、一些體色青藍色魚類的體内,含有預防血栓病的不飽和脂肪酸,海水中的魚貝類體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和降低血壓的有效物質。如果將這些魚貝類與裙帶菜一起食用的話,可以大大地提高裙帶菜的藥效。

  裙帶菜性涼,味甘鹹;有清熱,生津,通便之功效。


生長過程


 


  裙帶菜屬於一年生植物,它的一生是短暫的。生長在大海中的裙帶菜,總是規範地重複着固定的生長和繁殖周期,繁衍着子孫後代

       4月—5月

  隨着海水溫度的提高,裙帶菜逐漸進入繁殖期。可以看到,在裙帶菜莖的下方形成一個叫做“孢子葉”的木耳狀重叠結構,它是裙帶菜的生殖器官,俗稱“耳朵”,里面形成了袍子囊,可以產生數量眾多的孢子。

       5月—6月

  裙帶菜是依靠對海水溫度的細微變化來控制其生命活動的。在5月—6月間,當海水溫度超過14℃後,孢子葉開始逐漸成熟,孢子囊破裂,囊中長度約8微米一9微米的游孢子就會大量放散到海水中,進入裙帶菜的成熟期。同時,裙帶菜的生長也趨於停止,藻體的梢部也開始潰爛脱落。

       6月—7月

  在海水溫度17℃—20℃的範圍内,是裙帶菜游孢子放散的高峰期。據估計1克裙帶菜孢子葉可以放散10萬—l000萬個游孢子。放出的游孢子隻一個細胞,沒有雌雄區别。在游孢子的側端長有兩根像胡須一樣的鞭毛,依靠鞭毛的擺動,游孢子能在海水中自由游動,遇到岩石或其他物體後就會附着在上面,鞭毛消失,變爲球形成爲胚孢子。隨後胚孢子開始萌發並進行細胞分裂,成爲有雌雄區别的配子體。

       7月—8月

  這個時期是配子體渡夏的季節。當水溫超過23℃後,配子體細胞壁加厚,變爲球狀進入休眠期。我們知道很多動物有休眠的習慣,但裙帶菜所謂的休眠是爲了渡過難熬的夏季高水溫期。雖然裙帶菜的配子體比較耐高溫,但海水水溫如果超過30℃時,也會引起配子體死亡。因此,在夏季海水溫度超過或接近30℃的區域,裙帶菜的配子體在夏季有較高的死亡率。

        9月

  這是裙帶菜雌雄配子體成熟和受精的季節,又叫做成熟期。渡過了高溫期的雌雄配偶體在水溫降到20℃以下後,分别形成卵囊和精子囊。精子囊放出的精子在海水中向卵囊的方向游動,進入卵内進行受精。

       10月—11月

  受精卵開始分裂形成幼孢子體,又叫做幼孢子體的生長期。當水溫降到15℃--17℃後,幼孢子體進行旺盛的細胞分裂,同時在葉片的基部生出假根固着在岩石和地面上。這個階段在裙帶菜栽培生產上又叫做幼苗期。

       12月—4月

  在海水溫度降到13℃--5℃之間,進入裙帶菜的快速生長期,這是裙帶菜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幼苗期的幼苗經過快速的生長,最大的藻體長度達到3米以上。進入4月後再次形成繁殖器官袍子葉,成熟後在晚春至初夏時候產生下一個世代的游孢子,又開始了下一輪的生殖循環。裙帶菜就是按照上述途徑完成其生活史周期的。據統計,一個成熟的袍子葉能夠放散數億個游孢子,但在流夏階段由於受高溫、光照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所形成的配子體的絕大部分在夏季死亡,到秋天能夠生存下來的隻有100個左右。

  在每年的5月前後,我們迎來了裙帶菜收穫季節,期待已久的裙帶菜就會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


富含礦物質


 


裙帶菜中富含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礦物質


  
人和動物盡管有一些差異,但它們能夠生存下去的能源取決於從食物中攝取的三大營養元素,即糖類、脂肪及蛋白質。但是否說僅有這三大營養元素人類的生存就足夠了呢?實際上如果單純依賴這三大營養元素,動物是不能夠生存下去的。原因是在體内爲利用營養元素所進行的維持生命活動過程中,需要進行各種各樣的化學反應,爲了使這種化學反應能夠有效地進行,還需要極少量的特别物質,即微量元素的參與,而這些微量元素主要包括維生素類和礦物。


  關於維生素,自1912年被發現以來,其研究利用在20世紀前半葉有了快速的進展。維生素缺乏症的症狀及其在體内的作用機理已被人們所了解。但在礦物質的研究方面,盡管其被發現時間比維生素要早,但由於長時間沒能引起人們的重視,其研究方面也沒有什麼大的進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知道的無非是鐵與貪血、碘與甲狀腺機能障礙、鈣與骨骼及牙齒等關係方面的知識,至於各種礦物質的作用,具體對人體而言到底需要什麼礦物質,一天需要的數量是多少並不是十分了解。直到最近,人們通過研究發現,正常兒童和先天性異常兒童體内礦物質的含量存在着較大的差異,還發現某種礦物質可預防動脈硬化,缺乏時可導致乳腺癌發病率增高,使人們對礦物質的重要性重視起來。也就是說,礦物質是構成人體生命的骨架,礦物質缺乏是造成人體異常和疾病發生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在礦物質營養元素研究大大領先於日本的美國,率先提出了人體每天礦物質的鼓勵攝取量(RDA)的概念。美國人關於疾病的發生與日常的飲食生活密切相關的意識非常超前,同時,他們在防癌食品和維生素的研究方面也具有較高的水平。因此,作爲以上研究的重要環節之一,如同研究一天究竟需要多少維生素的攝取量一樣,對礦物質也提出了一個具體的數字,這就是鼓勵攝取量(RDA)。


  但在現實生活中,微量元素的攝取量仍呈現出降低的傾向,貧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據調查結果表明,每3位女性就有1名表現出貧血傾向,其中大部分是缺鐵性貧血,鐵的攝取量不足是導致該病的主要原因。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導致的偏食、因溫室栽培而造成食物自身化學組成的變化、大量食用方便食品等加工產品,是造成現代人們礦物質攝取量不足的重要原因。


  爲了確保礦物質有足夠的攝取量,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食用什麼樣的食物呢?首先推薦的應該是裙帶菜等海藻類。海藻通常被比喻爲“海中蔬菜”,其同陸地上植物間的最大區别在於其體内吸收了海水中大量的營養元素,而且海洋是礦物質最豐富的寶庫。因此,以豐富礦物質營養培育的裙帶菜,對現代人來說是最理想的礦物質的補給源。

 

含有抗癌作用的維生素A


 


 


  說到裙帶菜的抗癌作用,在此想強調的是維生素A的抗癌作用。很早以前我們就知道,如果缺乏維生素A的話,便容易患夜盲症。例如我們剛進入電影院的時候,最初因爲黑暗什麼也看不清,但過一會兒,眼睛就會逐漸適應從而能夠找到座位,這在生理學上叫明暗顺應。而維生素A正是我們具備這種明暗顺應功能所不可缺少的物質。


  但最近維生素A則是作爲具有抗癌作用的維生素類而受到人們的重視。以前我們隻知道維生素A是促進皮膚、粘膜細胞的正常分裂及成熟所不可缺少的物質。如果缺乏維生素A的話,皮膚就會變的像鯊魚皮那樣粗糙難看。這是由於在皮膚的基質層所分裂的細胞逐漸成熟老化,衍變爲覆蓋於皮膚表面的角質層的過程中產生的異常現象(又叫皮膚的角質化)。通過實驗表明,維生素A不僅具有保持細胞正常分裂的作用,還因具有將細胞癌症前期狀態,轉變爲正常狀態的功能,從而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但是,令人遺憾的是,人體並不能大量利用維生素A,因爲維生素A屬於脂溶性維生素,隻溶於油脂,不溶於水,因此不能像其它水溶性維生素那樣可隨尿液一起排出體外,而是積蓄於人體之中。如果每天大量攝取的話,則容易患腦壓亢進症,表現出頭痛、惡心、嘔吐等後遺症狀。人們爲了有效地利用維生素A的長處,降低其副作用,正在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改良型維生素A的研究,但現在還沒有成功。因此,爲了有效利用維生素A的抗癌作用,目前最好的方法是利用食物來彌補其不足,比如說適當多食用動物肝髒、鰻魚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但是,這樣的動物性食品比較難吃,而且每天大量食用也不能完全排除患維生素A後遺症的可能性。目前一個最好的方法是,每天從蔬菜中穫得大量的胡蘿蔔素。胡蘿蔔素又被叫做生產維生素A的工廠,進入體内後胡蘿蔔素便立即被分解,有1/3的部分轉化爲維生素A。盡管維生素A轉換率可能稍微低了一些,但因此可不必擔心過量攝取維生素A產生的後遺症狀。另外,有的專家還報道了胡蘿蔔素不僅分解形成的維生素A具有預防癌症的作用,而且其自身對於預防癌症也具有良好的效果。眾所周知,胡蘿蔔素通常大量存在於菠菜等綠黄色蔬菜當中,但在裙帶菜中胡蘿蔔素的含量也相當高。據測定,在每100克生菠菜中胡蘿蔔素的含量爲3100毫克,而每100克生裙帶菜中胡蘿蔔素的含量達1400毫克,100克幹燥裙帶菜中胡蘿蔔素的含量競高達3300毫克,其含量與菠菜相比決不遜色。因此,裙帶菜與黄綠色蔬菜一起食用可以穫得足夠的的胡蘿蔔素。另外,胡蘿蔔素與維生素A同屬一類,都具有溶解於油脂的性質,因此,如果裙帶菜與油脂類一起食用的話,其吸收率可提高近三倍。在裙帶菜色拉上澆上色拉油和調味汁,或者用油輕炒一下食用的話,可使胡蘿蔔素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商品種類


 


概述

裙帶菜的收割期與當年海水溫度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主要集中在2月—5月之間。從海上收割上來的新鮮裙帶菜,如果將它放置而不馬上進行加工的話,就會因裙帶菜自身“酶”的作用被消化,在短時間内失去海藻特有的味道和光澤,藻體失去彈性。因此,爲了能夠常年食用裙帶菜,人們從很久以前就開始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加工方法,我們在市場買到的裙帶菜基本上都屬於加工品。現在市場上販賣的裙帶菜商品種類基本上分爲鹽漬品和幹燥品兩大類,而每一大類中又包含着許多小的種類。

1.淡幹裙帶菜

  這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最古老的加工和保存方法。將從海中收穫的新鮮裙帶菜直接擺放在太陽光下曬幹,或者將新鮮裙帶菜用淡水洗去鹽分後擺放在太陽光下曬幹而成。

2.灰幹裙帶菜

  這是距今約150年前的江戶時代末期,在四國的鳴門地區發明的幹燥裙帶菜加工的典型方法。在收穫的新鮮裙帶菜的兩面塗上草木灰,鋪在沙灘上利用太陽光曬兩天左右,這樣草木灰中含有的鹼性作用,可以使裙帶菜藻體保持特有的濃綠顏色而且長年不變,到上市販賣時用淡水洗掉草木灰,再掛在繩子上晾幹成細條狀,又叫做“鳴門條裙帶萊”。在明治時代,灰幹裙帶菜是最好的水產品,一直到戰前都作爲貴重商品來對待。灰幹裙帶菜用水洗掉草木灰後,在清水中浸泡5分鍾—10分鍾就可以伸展開,是四國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有名產品,不僅藻體顏色鮮豔,而且葉片有彈性、口感好,具有獨特的風味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3.裙帶菜板

  這是從島根縣到新潟縣的日本海沿岸地區生產幹燥裙帶菜的一種加工方法。裙帶菜的收割時間是3月下旬至5月中旬,加工方法是將收割上來的新鮮裙帶菜用淡水洗淨後控去水分,然後將葉片展開緊密地擺放在木簾上,利用太陽光曬幹,這樣就成爲一張很薄的裙帶菜板。出售時裙帶菜板一般是被切成長40釐米—50釐米,寬20釐米—30釐米的商品規格。裙帶菜板與普通的幹燥裙帶菜不同,它可以在火上烤一下後放在嘴里嘎吱嘎吱地食用,也可以搓碎後撤在米飯上食用。

  4.鹽漬裙帶菜

  這是1965年前後開發的裙帶菜加工方法。收割上來的新鮮裙帶菜去掉莖和孢子葉,拌上足夠的食鹽,裝入編織袋中叠垛起來,上面稍加重力在低溫狀態下脱水一夜,然後去掉中肋和梢部的枯葉,再加鹽攪拌保存。

  5.煮沸鹽漬裙帶菜

  同樣是鹽漬裙帶菜,但這種產品是新鮮裙帶菜先經過煮沸後再進行鹽漬加工,加工後的裙帶菜色澤非常鮮豔。這種加工方法自1970年誕生以來,是目前爲止被采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但保存的時間沒有灰幹裙帶菜長。煮沸鹽漬裙帶菜的加工方法是先將新鮮裙帶菜的孢子葉去掉,在85℃—100℃海水中或鹽水中煮沸30秒—50秒,然後進行冷卻、脱水後,添加20%—24%的食鹽,攪拌後鹽漬15小時,然後去掉莖,再進行加重力脱水、拌鹽後上市場銷售。

   6.孢子葉(耳朵)

  通常所說的裙帶菜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不完整的。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食用的隻是裙帶菜的葉片部分,抱子葉則是裙帶菜的繁殖器官,位於裙帶菜莖的基部靠近假根的地方。以前可能是因爲其質地較硬食用的人不多,在最近由於發現裙帶菜孢子葉具有褐藻酸和藻聚糖的保健效果,食用的人數迅速增加。市場上販賣的把子葉都是幹燥品,粘液較多,在清水中浸泡複原後,用刀切成細絲或用礤菜板擦成細絲,添加醋、醬油和其他調料做成涼拌抱子葉是非常好吃的。最近,市場上也出現了涼拌抱子葉成品。

 7.裙帶菜莖(梗)

 是在裙帶菜葉片加工時候,利用撕下來的中肋和莖生產的裙帶菜產品。中肋一般是切成長條的鹽漬品在市場販賣,很受一般家庭的歡迎。另外,還有將中肋和莖切成小段做成各種小菜在市場上銷售。

  以上就是目前日本市場上販賣的裙帶菜商品。現在日本國内每年消費裙帶菜鮮品約24萬噸,其中消費量最大的是煮沸鹽漬裙帶菜。但是,最近開發的煮沸幹燥裙帶菜因其具有食用方便、又易保存的優點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消費量逐年上升。

  使用方便的煮沸鹽漬幹燥裙帶菜

  在最近20年間,裙帶菜的加工方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65年鹽漬裙帶菜的開發使裙帶菜在生鮮條件下進行保存成爲了可能,這在裙帶菜的加工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鹽漬裙帶菜由於使用大量的食鹽,在除去裙帶菜水分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它保存價值。5年以後,又發明了先將新鮮藻體煮沸,然後再進行鹽漬的煮沸鹽漬裙帶菜加工方法,在提高保存價值的同時,又使裙帶菜的色澤變的更加鮮豔。

  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當今世界的生活潮流更加趨向於簡單、快捷,而煮沸鹽漬裙帶菜在食用方面仍存在着諸多不便之處,如食用前需要洗淨、切碎等工序,比較浪費時間。在這種情況下,1975年開發的煮沸幹燥裙帶菜就顯得非常方便。其加工方法是,將收割上來的新鮮裙帶菜煮沸後去掉莖和中肋,經冷藏後清洗,切成邊長5釐米一6釐米的小塊,再利用熱風幹燥成成品。在做菜湯和大醬湯的時候,將煮沸幹燥裙帶菜放進湯中後,裙帶菜小塊會立即複原,節省了浸泡鹽分等時間,使裙帶菜的食用變的十分方便。由於煮沸幹燥裙帶菜被切成了適於食用的小塊,也適應了現代人懶於用刀的想法。隨着煮沸幹燥裙帶菜質量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其消費量將還會大幅度提高。現在,煮沸幹燥裙帶菜大量使用於快餐食品,有人擔心在味道和營養方面與新鮮裙帶菜是否會有差異。實驗表明,煮沸幹燥裙帶菜放進水中後,會立即吸水膨脹恢複到原來的形態,在營養及味道等方面幾乎與新鮮裙帶菜相同,所以,食用快餐品的人們可不必擔心。

  以前的鹽漬裙帶菜一般不易長期保存,而煮沸幹燥裙帶菜的另一個優點是保存期長達一年,其原因是煮沸幹燥裙帶菜含水量很低,可以長期保存。煮沸幹燥裙帶菜從表面上看是皺巴巴的黑色小塊,也許給您的印象不是太好,但其成分與新鮮的裙帶菜幾乎是相同的。如果嫌吃裙帶菜麻煩的人,請食用煮沸幹燥裙帶菜,您會感到非常的簡單和方便。

  但是,要想給人類提供大量足夠的裙帶菜,必須發展裙帶菜的栽培業。在中國沿海的海岸邊自然生長着很多裙帶菜,依靠收割這些野生裙帶菜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在1954年,大規洋四郎先生開發了裙帶菜栽培技術並進行較大規模的栽培生產,爲市場提供足夠的裙帶菜產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在市場上消費的裙帶菜約有90%來自於栽培生產。裙帶菜的栽培需要大量的苗種,而苗種的培育目前已經達到了產業化,其方法是使裙帶菜的孢子附着在苗繩上後在海中培育,待幼苗出現後將苗繩纏繞在設置在海中的大綆上進行栽培。如果談到養殖或栽培,人們就會聯想到銀鮭、鯉魚、香魚養殖那樣要進行投餌等養殖管理。裙帶菜的栽培僅孢子采苗需要人工進行,與天然生長的裙帶菜一樣,栽培裙帶菜主要依靠吸收海水中的營養鹽生長,在自然的條件下培育爲成體,因此,其含有的成分與自然生長的裙帶菜是完全相同的。隨着栽培技術的完善和加工技術的提高,裙帶菜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也將會越來越緊密。


食用情況


 


  應該說世界上海藻料理較多的國家還是日本。除日本外,世界上還有少數國家或部分地區食用海藻。現在我們來看一下他們的食用方法。


  美洲大陸


  基本上沒有食用海藻的習慣。在東海岸的部分地區,人們將角叉菜等紅藻磨成粉末,摻在果腖和果子醬中給病人食用。在加拿大,人們將紅皮藻磨成粉末後制成膠囊,作爲營養劑在市場出售,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的不足。在南美,除補充維生素外,人們還將海藻作爲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如紅皮藻的幹燥品中蛋白質的含量高達42%,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B的含量也非常豐富。


  北歐


  冰島等國家有些地區食用紫菜和紅皮藻。有些地方將紫菜摻在麵粉里做成麵包,有個别地區在過去還將紫菜摻在烤煙和口香糖中在口中咀嚼;現在一般是與魚類、牛奶、小麥等一起煮後食用,也有的地方將海藻汁與奶油合煮制成海藻奶油陳在市場販賣。地中海的部分地區把海藻作爲湯的香料,相當於日本的涼粉。


  東南亞


  印度等國家的人們喜歡食用石花菜等制作瓊膠的紅藻類,印度尼西亞人也喜歡將一些紅藻類當作小菜食用。越南人喜歡將一些含膠量較高的紅藻煮後加糖調味食用,據說在殖民地時代還將這些海藻的膠體出口法國。


  中國


  在很久以前,四川爲中心的中國内陸地區,將海帶作爲醫治丹毒病的藥材就開始從日本進口海帶。馬尾藻類作爲傳統的中草藥爲達到祛痰的效果而被泡茶喝。在多種多樣的中國菜看中,裙帶菜、海帶是具有代表性的海藻,在有名的燕窩魚翅湯中也大量地使用了石花菜。海燕從海中尋找石花菜類,吃進肚子里後又吐了出來,由於胃液的化學作用,使石花菜成爲半透明的膠質,海燕將膠質粘在羽毛上築成了鳥巢,所以我們說的燕窩湯,其實是海燕窩的湯。


  韓國


  在朝鮮半島自然分布着裙帶菜等的食用海藻約有40餘種。在韓國,一些日本人不愛食用的海藻如松藻、荒布、蜈蚣藻等,當地人卻喜歡食用;而日本人喜歡食用的鹿角海籮、江籬等海藻,韓國人卻不怎麼食用。現在,韓國的紫菜栽培業也逐漸發展起來,紫菜的生產量幾乎達到了日本總產量的一半。另外,裙帶菜的市場消費量很高,平均每人的年消費量約爲日本的兩倍。韓國人也喜歡食用紫菜,但不像日本人那樣重視紫菜的香味,喜歡與胡椒、大蒜、芝麻油等攪拌後食用。

dingom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褐藻相關資料介紹


 


  




 


A.(維基百科  ━  褐藻)


褐藻(Phaeophyta)是屬較高等的多細胞藻類,屬真核細胞生物,有1,500種左右,主要分布於大陸附近的水域,則淡水種罕見。褐藻綱外表從暗褐色的橄欖綠都有,其取決於褐藻素葉綠素的比例。至於它們的大小各異,從只有數公分的水雲屬到1∼100公尺的巨藻屬。褐藻門則同時可以無性生殖有性生殖繁殖



 


以上文章內容引用自維基百科zh.wikipedia.org/zh-tw/褐藻纲








      














域:真核域 Eukaryota
 
界:囊泡藻界 Chromalveolata
 
門:不等鞭毛門 Heterokontophyta
 
綱:褐藻綱 Phaeophycea




 

B.台灣海藻資訊網褐藻植物門













褐藻  


         褐藻沒有單細胞,全為多細胞植物,最簡單的是由單列細胞組成的分枝絲狀體,如外子藻目(Ectocarpales);進化的種類,有類似根、莖、葉的分化,有的甚至具有氣囊構造,如海帶目(Laminariales)可協助藻體漂浮在海面上,內部組織則有表皮、皮層及髓部之分化,體型普遍較為粗大,可長至60多公尺長,大量繁殖時形成海洋森林或藻海,吸引無數海洋生物匯集,帶來豐富的海洋資源。海帶類褐藻多喜分佈在較冷水域,臺灣四周海域較溫暖,故無巨大海帶生長,然盛產馬尾藻,逢三、四月時,常形成小型「馬尾藻海」,高可達二、三公尺長之馬尾藻亦會纏住過往的小舢板!

褐藻  
褐藻類的游動孢子或配子,具有色素體、眼點及二條不等長的側生鞭毛,鞭毛為前長後短,長的鞭毛有兩列纖毛,短的鞭毛則光滑無纖毛。在色素方面,除了葉綠素a、c、胡蘿蔔素及葉黃素之外,褐藻普遍含有大量黃橙色的藻褐素(fucoxanthin),故多呈褐色。其光合產物為精油、褐藻澱粉(Laminarin)及甘露醇(mannitol)。其細胞壁富含藻膠物質,具有膠狀或濃稠之特性,常被用於各種食品之添加,或紡織工業、橡膠工業及其他工業用途。許多褐藻可以被食用,常見有海帶、裙帶菜、小海帶等因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及無機鹽類,常被視為補充營養的副食品,醫藥上的利用更有上千年歷史,古代醫書「本草綱目」、「本草經疏」上早有記載海帶類有治療甲狀腺腫、癭瘤結氣、水腫、利尿、去等功用,現代醫學研究,也已證明有些褐藻有降血壓和抗癌作用,甚至利用褐藻醣膠製成抗凝劑、止血劑、代用血漿、止血紗布、止血海綿、醫藥印模、膏基等,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


褐藻
  褐藻的分類,主要依據其生活史中各世代的形態比較,而分

        為三大亞綱:




  • 同型世代亞綱(Isogeneratae):其配子體與孢子體形狀大小相同,如水雲、團扇藻、網地藻等。
     

  • 異型世代亞綱(Heterogeneratae):其配子體與孢子體形狀大小差異很大,如海帶、裙帶菜、鐵釘菜、囊藻等。
     

  • 圓子藻亞綱(Cyclosporeae):沒有明顯世代交替,植物體為雙套體(2N),只有產生配子時才減數分裂,如馬尾藻、喇叭藻、翼枝藻等

以上文章內容引用自台灣海藻資訊網  web.ntm.gov.tw/seaweeds/b/b3_02.asp


 


C.互動百科褐藻


 





褐藻褐藻是褐藻門(Phaeophyta)成員,一群較高級的藻類,約1,500種,分佈大陸沿岸的冷水水體,淡水種罕見。其顏色取決於褐色素(墨角藻黃素)與綠色素(葉綠素)的比例,從暗褐到橄欖綠。褐藻行無性和有性生殖;動孢子和配子都有兩根不等長的鞭毛。褐藻曾是碘和鉀鹼的主要來源,現仍是褐藻膠(一種凝膠,在食品烘烤和冰淇淋製造中作穩定劑)的重要來源。某些種用作肥料,有幾種在東方作為蔬菜(昆布屬)。海帶的褐藻俗稱大型褐藻(海帶類)。
 

以上文章內容引用自互動百科www.hudong.com/wiki/褐藻


褐藻--代表植物


 水雲屬(Ectocarpus)屬於等世代綱水雲目。藻體由單列細胞組成的絲狀體,植物體分上下兩部分,下


部匍匐部,細胞單列,不規則的假根狀附生在其他物體上。直立部絲狀,具有繁茂的分枝。細胞單核,(圖)褐藻


有少數帶狀或多數盤形的載色體。水雲屬的配子體與孢子體的形態構造相同,為明顯的同形世代交替植


物。水雲的無性生殖器有單室孢子囊和多室孢子囊兩種,都發生於側生小枝的頂端細胞上。有性生殖


時,多室配子囊在配子體的側生小枝的頂端細胞上形成。來自不同藻體的兩個配子的大小基本相同,互


相結合成合子,合子立即萌發,形成二倍體孢子體植物,與配子體植物在形態結構上相似。


海帶屬 (Laminaria)屬於不等世代綱海帶目。孢子體大,長達1~4米,分固著器、柄和帶片三部分。固


著器呈分枝的根狀,把個體固定於岩石等基物上;柄粗短呈葉柄狀;帶片扁平,無中脈,是人們食用的


部分。柄和帶片組織均分化為表皮、皮層和髓3個部分。髓部中央有篩管狀的喇叭絲,具有輸導有機養


料的功能。孢子體成熟時,在帶片的兩面叢生許多棒狀的游動孢子囊,囊內的孢子母細胞經減數分裂及多次普通分裂產生很


多單倍的側生雙鞭毛的游動孢子。游動孢子萌發後,分別形成體型很小的雌、雄配子體。雄配子體產生具精子的精子囊;雌


配子體產生具卵細胞的卵囊。卵成熟後逸出,在母體外與精子結合,合子即萌發成幼小孢子體(新的海帶)。這樣的生活史


稱異型世代交替。海帶(L.japonica)是經濟褐藻,原分佈於蘇聯遠東地區、日本朝鮮北部,現不僅在中國渤海灣地區,在


浙江舟山地區和江蘇福建廣東等省沿海也有大量栽培。


 


 鹿角菜屬(Pelvetia)屬於無孢子綱。藻體褐色,高約6-15cm,基部為固著器,是圓錐形的盤狀體,中間為扁圓柱狀短柄,上


(圖)褐藻部為二叉狀分枝。鹿角菜的植物體是二倍體,生殖時在枝頂端形成生殖托(receptacle),生殖託有柄呈長角果狀,表面有明


顯的結癤狀突起,突起處有一開口的腔,叫生殖窩(conceptacle),裡面產生雌、雄生殖器官-卵囊和精囊。卵囊是單細


胞,經過減數分裂,最後發育成兩個卵;精囊也是單細胞,先進行一次減數分裂,再進行多次有絲分裂,形成多數精子。


熟的精子和卵結合後發育成二倍體的植物。


 


 


D. 褐藻是植物嗎?


文/李曼玲‧圖/林仲剛


 從學術的角度上看來,自1753年林奈 (Linnaeus) 在一篇文章中描述墨角藻 (Fucus) 開始,人類認識藻類,已經有將近250年的歷史了。在最初的150年裡,研究大型海藻的與研究單細胞微細藻類的科學家是完全不同的兩群人,他們也從不認為這兩類生物間有任何關係。因為,酷似陸生植物的大型藻類,理所當然地,就是植物﹔而大部分的微細藻類都有鞭毛,可以在水裡游動。因此,常被誤以為是動物。


 直到1900年,藻類學家別克曼 (Blackman)首度提出革命性的看法,認為大型綠藻和褐藻分別是綠色及褐色的微細藻類衍生而來的,才首度將兩類生物聯想在一起。此後,將近50年的時間裡,雖然發現了更多藻類,但由於缺乏有利證據,多數分類學家仍無法接受別克曼的論調。例如,1945年費理屈(Fritsch)就在一篇文章中寫道﹕「褐藻綱 (Phaeophyceae)與其他微細藻類間沒有明顯的親源關係。而且,從各種角度看來,支持這種說法的機會,幾乎是微乎其微…。依據目前的證據,褐藻科的生物必須視為一個完全獨立的門類,即褐藻門 (Phaeophyta)。」終於在1950年,崔德佛 (Chadefaud)設定一個與紅藻門、綠藻門等級的分類單元,容納所有鞭毛構造類似的生物,包括現今的隱藻、金黃藻、針晶藻、眼蟲、渦鞭毛藻、褐藻及一些原生動物,其中前4項都是微細藻類。他的分類方式以現在的眼光看來,並非完全正確。但是,卻為困惑了人們近200年的問題,找到了一個有效解決問題的方向,讓外形迥異的褐藻與微細藻類找到真正的關聯。


關鍵性的不等長鞭毛


 褐藻的個體上並沒有鞭毛 ,鞭毛僅出現在短暫的有性世代中。可游動的接合孢子(zoospore)上有兩根長短不同的鞭毛,長的負責游動,短的緊貼細胞,負責掌握游動方向,其構造與金黃藻的鞭毛構造非常類似。很有趣吧!請看圖1,讓我們看看它是什麼樣子的。它的兩根鞭毛除了長短不同外,外形上其實也有很大的差異。長鞭毛的兩側有硬硬的鞭毛絲,將它裝飾得像羽毛一般。鞭毛絲在構造上可分為三部分,即基部、軸部及末端絲,都是由醣蛋白組成。短鞭毛的構造就簡單多了,表面上光滑無毛,僅在基部有一個小突起。有了這個小突起,短鞭毛才能和細胞內的感光色素點——眼點連繫,指引正確的行進方向。


 你可能會覺得好奇,圖中的細胞好像是透明的,連細胞內的東西都看得一清二楚。其實,這個圖是科學家們以電子顯微鏡觀察很多細胞切片之後,仔細丈量各部分的大小與相互關係,並且經過重組、思考,將重要的細胞內容物壓縮到同一個平面後所得到的,並不是一個真實的影像。所以,這個 「怪怪的」圖可稱得上是科學家的心血結晶哦﹗


褐藻是原生生物


 如今,褐藻及其他8類有長短鞭毛構造的藻類,都被歸納於原生生物界(Protista)不等長鞭毛門 (Heterokontophyta),名單詳列於表1中。這些藻類除了鞭毛構造類似外,其葉綠體構造、光合色素及光合作用產物的儲存方式都相同。崔德佛所建議的隱藻、眼蟲、渦鞭毛藻則並不在名單之列。其中多數的藻類都只是單細胞,或簡單的多細胞群體;唯獨褐藻的藻體是由高度特化的細胞組織而成的。以世界上最大的巨藻(Macrocystis)為例,其藻體可分為基部、葉柄及葉片3部分(圖2)。在6到10個月的生長期中,葉片的長度可長達60公尺,每片葉片每天可以增加36克的重量。即便是在海水裡,細細的葉柄,也沒辦法支撐這麼重的葉片呀!幸而,每片葉片的基部都有一個增加浮力的氣囊,把葉片撐起來。而且,葉片愈大,氣囊也愈大。它們還要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養份輸送的問題。在生長茂盛的季節,因為上層葉片遮蔽的效應,藻體基部或下層葉片的光合產率不足。在連接基部及葉片的葉柄中有特化的篩管,擔負養份輸送的工作,使基部不會缺乏養份。因此,巨藻不僅在外形上有點像植物,連分工上都有點像呢!難怪科學家們會「錯把馮京當馬涼」,把褐藻錯認為高等植物那麼久。












表1.不等長鞭毛門(Heterokontophyta) 藻類


Chrysophyceae 金黃藻綱 Pharmophyceae Sarcinochrysidophyceae Xanthophyceae 黃藻綱 Eustigmatophyceae Bacillariophyceae 矽藻綱 Raphidophyceae 針晶藻綱 Dictyochophyceae Phaeophyceae 褐藻綱



圖1.褐藻接合孢子的縱切面(參考Algae-An introduction to phycology, Hoek等著)




 


圖2.全緣葉巨藻(Macrocystis integrifolia) 的蠟葉標本。採集自美國南加州太平洋岸邊。藻體最下方是盤根錯節的基部,往上就是枝條狀的葉柄、橢圓形的氣囊及最上方的葉。


 
 

以上文章內容引用自李曼玲褐藻是植物嗎?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88/138/04.html

 


 




迪吉艾網站登錄

dingom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